优质教育串连湖南城乡 拥挤的教室变宽敞

2018-12-21

教育新时代,教育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抓手,着力解决城镇大班额和农村学校薄弱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

在我省永州、怀化等地,随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曾经拥挤的教室变得宽敞,薄弱学校通过结对帮扶加快了发展步伐,偏远地区的孩子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破解难点,努力告别“拥挤的教室”

崭新的教学楼,标准的操场,教室里光线明亮,学生课桌疏密有致。12月10日,记者来到永州市冷水滩区映山小学。这是一所新学校,今年9月才投入使用。现有38个教学班、1586名学生,全部都是从冷水滩河东四所小学按片区分流过来,平均班额少于45人。

四所小学其中一所是梅湾小学。“座位前排紧靠讲台,后排倚着后墙,两侧挨着窗户,进出有时靠爬,学生转身都难。”这是分流前该校超大班额的真实写照,最大的班人数有95人,苦了孩子,也累了老师。

“从前我带的班上有将近70个孩子,批改作业尤其是作文就特别累,对后进生的辅导也很费劲。”映山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胡玲辉说,“现在我们六(1)班是45个学生,人数大大减少,对孩子们的关注度可以更高,批改作业也轻松不少,更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消除大班额最受益的是家长。”映山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李艳斐说,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坐哪而导致的听不到、听不懂了,课堂纪律好了,孩子受影响少了,集体荣誉感也强了,同学间的碰撞与摩擦也少了很多。“再说,新学校漂亮、宽敞,室外活动空间大,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好。”

超大班额化解前后对比,从拥挤不堪到宽松有序。上图为前,下图为后。

近年来,永州市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和学位建设作为第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加速破解“人”“钱”“地”难题,让成千上万的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今年秋季开学,永州新增学位11.6万个,全市平稳有序完成消除超大班额3451个,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该市2018年消除2260个超大班额的任务。

延伸: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消除大班额工作纳入省12件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之一,纳入绩效考核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消除超大班额18208个,超大班额比例从8.6%降至0.5%,已完成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目标任务。

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资源均衡

冷水滩岚角山中学距城区10余公里,以前只有学生260人。今年8月,区里将其交由优质初中学校京华中学托管,作为京华中学寄宿部,实现教学管理同步进行。

“刚来这里的时候,可以说是破烂不堪,硬件、软件都不像样子,学校账面上仅剩下几百块钱。”京华中学副校长、寄宿部校长周显玉说起开学前那段“开荒”的日子,仍记忆犹新。他以办公室为家,十几名新来的教师在以教室改造成的临时宿舍里“蜗居”了几个月。经过艰苦奋战,校园重新恢复了生机和喧闹。“一期工程投入400多万进行提质改造,二期工程将投入4000多万,进行道路‘白改黑’、塑胶操场、跑道以及新宿舍建设。”周显玉说。

学校脱胎换骨,吸引了800余名城区孩子前来寄宿就读。“我想从现在起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减轻对父母的依赖。经过一个暑假的思考,我决定从本部转来寄宿部,这里青山绿水环境好,是学习的好地方呢!”初三207班学生刘昕昕说。现在,这个农村中学一跃成为了有着1500余名学生的“大校”,未来还可提供2400个学位。

岚角山中学环境优美。

与“名校托管薄弱校”等模式不同,同属永州的东安县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地区集团化办学“1+X”的新“路子”,集团化办学经验获全省推介。全县68所中小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13个教育集团,每个教育集团包含3至8所学校。集团内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质量共进等“八大行动”,做到集团教学教研资源共享。

“白牙市二小教育集团”组建于2014年秋。白牙市二完小是牵头校,对口帮扶7所学校。“我们会定期去集团内学校送教,它们也会派老师来跟班学习,集团内经常有示范课供大家借鉴,学生之间经常有联欢、互助。”白牙市二完小校长陈青山介绍说,目标只有一个:大家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延伸:我省通过学区制办学、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模式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身边的好学校”,有力推动了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流动。在长沙市和怀化市结对帮扶试点基础上,在全省各地分省级、市州、县区三个层次全面推进校校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全省基础教育共有校校结对帮扶学校2284对,覆盖了贫困和薄弱学校学生约356万人。

尊师重教,穷县办富教育

“出太阳,一身灰;下大雨,一身泥”,这曾经是怀化市会同县堡子镇小学操场的写照。去年,县财政投资两百万元,将这个由水泥和煤渣铺垫的操场整修一新,铺上了崭新的塑胶跑道,并维修了教学楼。2015年,投资50多万新修了学生厕所;2016年投资20多万配备了20多个班级的多媒体设备。

堡子镇小学操场。下课了,孩子们活动下身体。

会同县通过实施合格学校建设、村小标准化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改薄”工程、教师安居工程等,大大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2014年以来,全县在学校硬件建设和改善方面,投入了4个多亿,在教师津贴、补助、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达到了6个多亿。”会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立志说,“穷县也要办好教育!我们是财政困难县,但近年来我们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始终认为要做好教育,尤其是做好农村教育,一定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会同,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毫不夸张地说,可以为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

除了办好农村学校,会同还舍得花钱办城区优质校。2米多高的汉白玉孔子像、造型别致的艺术楼、宽敞大气的多功能报告厅,还有宽阔的田径场和风雨体育馆,这里便是该县投资1.45亿元倾力打造的一所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城北学校,该校于2018年秋季正式开学,现有48个班、2872名学生,大部分从会同县一完小、二完小、三完小分流而来。

延伸:湖南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全面改薄”工作,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投入250亿元,建设合格学校1.2万多所。目前全省完小和初中学校已全部建设成为合格学校。截至目前,全省“全面改薄”累计支出301.85亿元,校舍建设类项目已竣工面积达1457.98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采购类项目累计完成采购金额55亿元,工作进度排全国第一名(并列)。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桂明 周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