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湘”约教育新时代》,今天播出第一篇:《把最漂亮的房子建在学校》

2018-12-21

农村学校招不满,城里学校“挤不下”,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突出……如何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摆在多地教育部门面前的难题。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让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教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今天起,湖南电台交通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湘”约教育新时代》,今天请听第一篇:《把最漂亮的房子建在学校》,记者刘畅报道:   

这学期,距离永州市区十多公里的岚角山中学,校园内装饰一新,不少城里孩子舍近求远,来这所寄宿学校读书。而在此前,这里还是一所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只有260名学生的农村学校。今年7月,永州市级名校京华中学开始托管岚角山中学。周显玉从城里的京华中学来到了这里:   

“学生来了,关键是看老师。我们着重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首先,我们从京华本部带来了近20位老师,都是我们省、市、区的学科带头人。”  

暑假期间,为了确保学校翻新建设顺利进行,周显玉带领老师们“蜗居”办公室。几个月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秋季开学,学生报名人数激增,学校一下成了“1500人”的大校。初三207班的刘昕昕同学主动申请从原京华中学转到这里:   

“我觉得来这边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学校也跟我们一样在进步,这里的老师也是特别优秀的,每一位老师都好。”   

用名校带弱校、城市学校带乡村学校,永州市东安县探索出了一条集团化办学“1+X”的新“路子”。2014年,东安县68所中小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13个教育集团。集团内学校之间“内部打通”,教学教研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年秋季开学,永州消除超大班额3340个。永州市副市长谢景林:    

“今明两年至少要建23万个学位,今年投入了将近70个亿,已经完成学位17万个。”  

如何确保乡村教师“下的去”、“留得住”一直是个难题。会同县城北学校是一所今年秋季才开学的新建学校。造型别致的艺术楼、宽阔平整的塑胶跑道和大型体育馆……让这里成了整个县城的新地标。放学时,几台校车整齐停放在校门口,校长饶菊芳站在校门口目送孩子们上车。作为全县小学唯一在职的省特级教师,饶菊芳多次婉拒了来自城区学校的邀请。今年,某房地产商以30万年薪聘请她担任贵阳某项目配套小学校长,被她婉拒了:   

“在会同呢,我就想把我之所学教给孩子们,同时,我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其实就是老师之间的差距,家长交给我们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一年级的老师,水平不同的话,会拉一点点距离,到了六年级,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我深刻地感受到这种使命感。”   

近年来,会同县坚持“穷县办富教育、尊师重教”的理念,把最漂亮的房子建在学校;大力推行教师周转房建设、向乡镇老师发放乡村补助,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对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奖励一年增加了两倍。会同县县长周立志自豪地说,建了好学校,留住了好老师,家长们再也不愿意把孩子舍近求远送往市里、省城读书了:   

“财政投入这块,这几年,我们在学校的建设这方面,大概是近4年来是4个多亿,硬件教育这块的投入,在老师这块的投入也有6个多亿。所说的穷县是说我们会同的财政收入,13年,我来的时候,我们会同的财政收入只有2个多亿,3个亿不到。”  

近年来,我省着力解决城镇大班额和农村学校薄弱等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消除超大班额18208个,超大班额比例从8.6%降至0.5%,已完成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校校结对帮扶等措施补齐短板,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由弱变强;通过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出台《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等举措,确保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目前,全省基础教育共有校校结对帮扶学校2284对,覆盖了贫困和薄弱学校学生约356万人,全省义务教育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好学校”,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下,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  


[来源:湖南人民广播电台 作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