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教育新时代丨高校服务产业发展点石成金:助黑茶产值从5亿到200亿

2018-12-21

2005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开始研究茯砖茶“发花”的工艺,到目前为止,不仅掌握了让无梗鲜嫩茶叶发花的技术,还发明了黑茶诱导调控发花、散茶发花、砖面发花及黑茶品质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术。他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帮助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安化黑茶产业产值从2006年的2亿多元增长到2016年的160多亿元。

这是湖南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助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湖南积极推进高校“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不断书写科教强省新答卷。

一流学科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12月13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彭宁早早来到力学馆水处理中心开始了一天的科研与学习。在校期间,他和同学们经常到全国各地的企业实践,推广实验室取得的科技成果。

中南大学力学馆水处理中心,学生们经常在此进行科研、实验。

彭宁回忆说,2013年,他们在郴州一家企业开展实验,直到凌晨3点多钟,在同学们努力下,终于达到了实验条件。大家都很兴奋,想第一时间告诉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柴立元老师,又怕打电话吵醒他。最后,大家决定给柴立元发短信:“老师,通过努力终于把条件达到了!”没想到,几秒钟过后,同学们就收到了柴老师的回复。

彭宁他们到郴州实验的是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明的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关键技术,目前已在省内众多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推广应用。该中心发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固定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株洲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土壤景观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效果良好。

“传统的废金属废水的金属离子种类非常多,以前主要是采用石灰综合沉淀法,很难将重金属离子除干净,达不到国家新的排放标准。”柴立元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好像一只手很难将多个乒乓球抓住,而多只手却能将多个金属离子同时抓起”。

冶金工程学科是中南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的3个学科之一,2017年与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共同获批建设国家“世界一流学科”。

中南大学副校长、冶金工程学科带头人郭学益表示,未来该学科将通过不断的研实创新,突破常规方法,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现在已从原来的资源的开发发展到复杂资源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学科交叉融合包括延伸到材料冶金、生物冶金、新能源材料、环保领域等等。

冶金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田庆华是一名青年“冶金人”。年仅37岁的他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矿产冶炼尾矿,已经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五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说:“我们青年冶金人要继承老一辈学者严谨治学的精神,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既要’顶天’,也要’立地’,要把责任感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业翔是中南大学元老级的“冶金人”。在谈到冶金学院的未来发展时,刘院士表示:“对于我们学科而言,要走在生产的前面,为生产创新开路,要精准改造创新。针对冶金工程的薄弱环节,我们要从高效、节能、环保、低成本四个环节进行改进。这完全有可能使我们的学科迈上一个新台阶。与时俱进的方向就是可再生能源,比如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也就是薄膜电池。这种薄膜电池可以通过印刷大规模生产。再比如动力电池,将来城市里的车会大量使用无污染的电动车,用上我们的动力电池。”

延伸:目前,我省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等3所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省高校有3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有25个学科、58个学科、95个学科进入前10%、前20%、前30%。今年10月,省教育厅、财政厅和发改委联合发文公布了全省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计划第一个周期共建设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64个、国内一流培育学科80个、应用特色学科80个。

一流大学靠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来体现

12月13日上午,麓山路的另一头,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里,一堂别开生面的微生物课正在进行之中。四张圆桌,每张圆桌边坐6名同学,教室里的五块显示屏让学生都能舒适地看到老师的课件。青年教师胡胜标用余秋雨《苦难中的高贵》一文开始了当天的教学。

学生们分组围着圆桌上课。

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着力打造的“金课”。在胡胜标看来,所谓“金课”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纳入课堂教学,以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课程内容有用、有趣、有效,受学生欢迎,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过程中,胡胜标通过大量的提问互动和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两分钟的分组自由讨论里,学生通过可触摸的显示器屏幕来辅助演示自己的思路,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他介绍说,智慧课堂有小班制的特点,互动性强,教室的布置、设备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

胡胜标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像这堂课,他前后改了三十多次稿,才有了最终的呈现。

“学校每年投入5000万,5年内力争出国家级规范教材20部,10个专业、20门课程进入国家双万行列,建设智慧教室100间,搭建省级双创平台20个……”为进一步巩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湖南师范大学重拳出击,提出“双一流建设应与一流本科教育相结合,一流学科建设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靠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来体现”,出台了《一流本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内容、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这是学校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打出的“组合拳”。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湖南师范大学全面梳理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及时淘汰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水课”,积极打造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度的“金课”,到2022年,学校力争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型专业思政、核心素养、通识教育、教师教育、双语教学、创新创业、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三型八类”精品课程群,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达100门以上,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30门以上,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20门以上。

“师大的教学首先要突出的就是在综合的基础上,把教师教育特色做得更大更强。”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教授说。据介绍,在引进优秀教师方面 ,湖南师范大学近些年加大了从从海内外招纳贤才的力度。近年内引进教师100多名,其中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

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校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人才需求,共增设普通本科专业点419个、调整本科专业点11个、撤销本科专业点3个,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需求总体基本适应。“十三五”期间,我省共确定了117个专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省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73项。十八大以来,共立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926项。全省本科学校共有45门课程列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13门课程列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十八大以来,省教育厅资助开展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已扩展到25项,每年参赛学生超过15万人次,获奖学生近3000人次。

一流服务引领湖南农业创新发展

2008年,湖南黑茶产业产值只有近5亿元,2017年已达200亿元以上;黑茶主产区数十万茶农年户均增收也由2008年的2000元增加至2017年的8500元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该技术的推广对整个黑茶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月13日,湖南省茶业集团董事长周重旺如是说。

周重旺介绍,在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团队的带领下,以公司为依托单位、湖南农大为技术支撑单位,共同组建的“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湖南省茶叶种植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开展了40多个行业瓶颈问题的科研攻关,取得了2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该公司开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转化产品——轻轻茶,产品附加值提升近10倍,销售额已近1亿元。2017年,湖南茶业集团(含控参股企业及基地)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出口8000万美元,利税5.5亿元,带动了50万户茶农增收。

喜欢喝黑茶的人都知道,茶叶中的“金花”,即冠突散囊菌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黑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湖南省茶业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浩人介绍,这种茯茶“发花”原来需半年时间,现在只要45天,而且金花量是原来的50倍。

“湖南农业大学就是我们的娘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周重旺深有感触地说,公司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湖南农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湖南农大校长符少辉教授表示,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围绕湖南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综合需求,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转化,注重“全产业链”思维引领全省主导主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探索了高等农业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该校在创新驱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创造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在长沙、衡阳、岳阳、湘西、永州建立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围绕生猪、茶叶、葡萄、柑橘、淡水鱼等特色产业建立了27个特色产业基地。与76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了科技战略合作关系,与180多个涉农企业签署了科技项目合作协议。

目前,我省40%以上的重要涉农企业使用了该校的技术成果,40%左右的主要农作物推广新品种由该校选育,每年推广面积约5000万亩。为隆平米、临武鸭、安化黑茶、东江鱼、永州熙可、湖南烟草等系列湖南名优农产品品牌提供技术支撑,为塑造一系列湘字号农产品和食品品牌作出了重大贡献。

依托学校主导建设的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以服务“百万农户”和“万家企业”为目标,在全省122个县(市区)建立了860个基层信息化服务站点,覆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的80人专家队伍通过“12396”呼叫中心为全省企业和农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开辟的“腾农商城”让全省14个地州市的农产品电商找到了“娘家”,远程基地管理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在郴州舜华鸭业集团和林之神集团得到运用,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保障。

延伸:近5年,全省高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1万项,经费120.5亿元;诞生了天河超级计算机、高性能复杂制造技术、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海牛号”深海钻机等系列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还参与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京沪高速铁路、国产首台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等多项重大科技工程。全省高校与省内所有市州和70%以上的县(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省内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293个,联合建设了38个“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类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57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135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联合建立了473个科技研发平台,近5年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过20亿元。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邓桂明 通讯员 周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