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色职教体系助推产业升级,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湖南工业职院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内,学生在机器人实训平台上开展机器人操作培训。图/受访者提供
专门的订单班对接企业需求,毕业后直接入职担任工程师走出国门,湖南的特色职教体系已为多家企业培养了无数技术骨干,为湖南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八大以来,湖南通过卓越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群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特别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使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李柯夫通讯员周承志实习生陈乐圆长沙报道
12月12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内,几名学生在机器人实训平台上开展机器人操作培训。
省教育厅介绍,近几年来,随着我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建筑、杂交水稻等湖湘企业纷纷“走出去”,2017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走出去”企业就业人数达到24000余人,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达29911人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4个。
工程师来讲课,入职前强化训练
西装笔挺、举止得体,现任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中东大区服务经理的徐晴曾就读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大二那年,因为一场由企业负责人带来的讲座,他对海外任职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于2005年考入了学校首届远大班,“我记得当时‘远大班’的英语分为通用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其中,专业英语由远大公司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服务工程师主讲,会介绍大量的工作案例。”
徐晴所在的“远大班”总共有20名学生,专业课程基于项目式开展,实行分组教学,每人操作一个实训台,先后学习PLC编程、生产线故障排查等内容。2006年毕业后,徐晴进入远大任职,次年即被派往沙特任海外服务工程师,负责为客户提供售后技术服务,此后常驻中东和非洲地区。“到了国外,适应特别快,这要归功于在校期间的强化训练。”徐晴说,在“远大班”老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交流强化训练,同时会教授派驻国的法律、人情风俗等,因此同学们派到海外后都能很快上手。
正是在徐晴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远大集团在国际上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其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中联班”“远大班”“铁建班”“博世班”等7个企业外向型订单班,年培养人数达400人。订单班毕业生中,许多已成长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科技等重点企业海外派驻机构的相关负责人。
校企共建学院助推湘品升级
今年暑假,怀化溆浦雪峰山脉的“无边泳池”在很多人朋友圈刷屏。其实,最开始,当地旅游开发公司只是简单发些图片,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传播效应。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韵琴看到后认为,这是雪峰山旅游一个极好的“卖点”。在她的推动下,将该“瑶池”做了中英文的备注并翻译以后,通过网络和其他旅游平台进行集中推广,瞬间引爆朋友圈,瑶池所在的枫香瑶寨一房难求。
今年7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知名企业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创建雪峰山旅游学院,面向雪峰山地区定向招录160名学生。
数据显示,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省职业院校通过共建学院助推“湘品”升级,多所高职院校分别联合行业企业,共建湘瓷、湘绣、湘菜、湘茶学院,传承传统技艺,推动工艺创新。
围绕优势产业链建119个研发中心
“我们设计的车库不仅能做到用3个停车位的面积换取100多台车的停车空间,还能做到地上车库与地下车库车辆同时进出,互不干扰。”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空间,结合实物模型,学校汽车工程学院教师艾金山介绍他带领学生团队研发的新型一体式智能立体式车库。目前,该车库已获得国家3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6项发明专利进入机构实审阶段,整个设计构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艾金山带领学生们搞研发的创新空间里,有工程坊、路演厅、咖啡吧、图书馆等场所,学生们可以免费使用,除承担教学任务外,全天24小时面向全校开放。“比如我的车库模型制作需要使用3D打印等技术,就直接在这里打印了,非常方便。”艾金山说。
自2012年以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以MIT标准改造103个实训室,其中,工程坊配备制作必备的镭射切割、3D打印、多功能车钻铣床、焊接等制作工具,每个工坊都能制作出相应的产品或模型。
据统计,近三年,全省高职院校主动围绕我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119个,立项制造类应用技术研究项目531个,获制造类专利562项,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技术攻关498项。逐步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共生发展的协调机制。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李柯夫、周承志、陈乐圆]